西施范文网优秀的范文提供网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辞职报告

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2025-08-12 14:54:16 | 人围观 | 评论:

以下是一份关于初中体育课“立定跳远”教学的设计,涵盖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环节。同时,结合了五份不同的教学设计模板,供参考。


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立定跳远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2. 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3. 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预摆与蹬地起跳,腾空,落地屈膝缓冲)。

  4. 教学目标

  5. 掌握立定跳远动作要领。
  6. 练习跳跃的技能,提高身体协调性、爆发力和力量。
  7. 通过游戏方式巩固动作,激发兴趣。

  8. 教学重点

  9. 立定跳远的动作细节(预摆与蹬地、落地轻巧)。
  10. 动作背后的健康生理基础(如脚的接触时间,重心控制)。

  11. 教学难点

  12. 踢起的动作是否干净利索,落地时是否轻巧。
  13. 立定跳远的身体协调力不足。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14-16岁)。部分学生可能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兴趣,但还缺少练习或动作掌握不牢。另外,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耐力和体能训练,容易在跳跃过程中受伤。因此,教学设计需要结合趣味性和互动性,既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又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 教学目标
  2. 通过游戏方式练习立定跳远的动作。
  3. 练习准确的立定跳远动作(预摆与蹬地、腾空、落地屈膝)。
  4. 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增强下肢力量及协调灵敏素质。

  5. 教学重点

  6. 立定跳远的动作细节:预摆与蹬地的配合、落地轻巧、动作干净利索。

  7. 教学难点

  8. 踢起的动作是否干净利索,落地时是否轻巧。
  9. 立定跳远的身体协调力不足。

四、教学方法及学法运用

  1. 教法
  2. 情景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引入立定跳远的练习。
  3. 示范法: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动作步骤,让学生模仿示范动作。
  4. 对比学习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动作要领,激发参与兴趣。
  5. 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动作设计融入小组活动,促进合作交流。

  6. 学法

  7. 尝试学习法: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动作。
  8. 对比学习法:通过不同学生的动作差异性,理解动作规范。
  9. 小组协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深化理解和应用。
  10. 个人练习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动作,增强自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热身与互动(6分钟)

  • 环节数量:3组
  • 活动内容
  • 绕操场慢跑600米。
  • 遵循规则进行起跳动作(男女各两队,共4队)。
  • 规则说明
  • 要求学生分组站立,教师叫“1”时开始纵跳一次,依次类推。

2. 立定跳远导入(4分钟)

  • 活动内容
  • 教师结合“夏季池塘荷叶上的青蛙起跳”的情景,提出问题:“青蛙在惊吓时会起跳,起跳的动作是什么?”并引导学生回忆立定跳远的动作。
  • 教学目的
  • 热门引人,激发学习兴趣。

3. 教授动作要领(3分钟)

  1. 讲解动作组成
  2. 预摆与蹬地的配合:身体重心在 feet 和 heels之间。
  3. 腾空:脚跟触地但不落地。
  4. 注意事项
  5. 摆臂与蹬地要配合得当。
  6. 打腾空时动作干净利索,没有滑脱或旋转。

4. 练习动作(6分钟)

  • 活动内容
  • 学生分组完成立定跳远练习。
  • 独立完成后,小组成员互相检查。
  • 规则说明
  • 引导学生在动作指导下练习,鼓励积极回答并纠正错误。

5. 游戏巩固(6分钟)

  1. 游戏内容
  2. 布满纸或卡片上的“跳远分”,让学生根据规则“踩”到相应的距离。
  3. 规则说明
  4.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组动作,同时注意安全。

6. 总结与反馈(4分钟)

  • 活动内容
  • 小组汇报立定跳远动作,教师总结示范动作,并强调动作要领。
  • 提供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
  • 教学目的
  • 梳理所学内容,及时反馈信息。

7. 总结(1分钟)

  • 点明立定跳远的重要性:既是跳跃技能的开始,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通过游戏方式练习,既有趣又有益。

六、教学评价设计

  1. 评价指标
  2. 动作正确率。
  3. 角色认同感。
  4. 操作规范性(如脚触地但不落地)。
  5. 评价方法
  6. 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和参与感。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练习,我深刻体会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至关重要。结合“立定跳远”这一体育运动,引入趣味游戏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保持兴趣,还能增强身体协调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尝试学习法和对比学习法,有助于促进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动作要领。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环节设计,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建议教师进一步改进: 1. 课件与视频:制作详细的教具,包括动作示意图、练习视频等。 2. 身体协调训练:增加慢跑和跳跃的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建立平衡感。 3. 团队合作:设计小组合作游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凝聚力。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对您有所帮助!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或补充,请随时告诉我。

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远撑前滚翻与鱼跃前滚翻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着重抓学生的速度耐力,并辅助一些身体练习,从而达到综合的提高学生体质的效果。通过游戏互动、趣味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时计划

  1. 导入阶段:复习前滚翻动作
  2. 辅教材练习
  3. 远撑前滚翻训练
  4. 鱼跃前滚翻训练
  5. 途中跑活动:综合运用两种动作
  6. 结束部分:放松和总结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远撑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的基本方法,并掌握它们的特点。
  2. 能力与方法目标:观察分析前滚翻的动作技术,体验参与运动锻炼的乐趣,提高奔跑能力,发展速度和耐力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与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利用多种跑的游戏练习,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树立竞争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从而养成长期参与运动锻炼的习惯。
  2. 难点:掌握各种跑的锻炼方法及利用这些方法发展各项身体能力。
  3. 课时重难点:结合课时内容,明确远撑前滚翻与鱼跃前滚翻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阶段(20分钟)

  1. 活动1:游戏“贴膏药”
  2. 游戏名称:“贴膏药”
  3. 内容:将一些小礼品贴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轮流到对应的地点领取。
  4. 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活动2:复述前滚翻动作

  6. 引出远撑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的相关知识。
  7. 组织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前滚翻的动作特点和方法。

二、辅教材练习(30分钟)

1. 远撑前滚翻训练
  • 指导学生进行原地快速跑、俯卧撑、高抬腿等训练。
  • 组织趣味运动会:学生分组比赛,完成指定动作后休息。
2. 鱼跃前滚翻训练
  • 引出课件展示鱼跃前滚翻的动作示意图。
  • 指导学生学习要点:腿抬起与脚掌相扣、身体腾起、保持重心平衡。
  • 组织趣味运动会: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高难度动作。

三、途中跑活动(30分钟)

  1. 活动1:远撑前滚翻趣味跑
  2. 学生分组进行原地快速跑练习。
  3. 活动2:鱼跃前滚翻趣味跑
  4. 学生分组进行高难度鱼跃前滚翻练习。
  5. 活动3:综合跑练习
  6. 将远撑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跑。

四、结束部分(20分钟)

  1. 放松练习
  2. 师生一起做身体动作游戏。
  3. 组织学生做简单的起跑练习。

  4. 小结与下课

  5.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6.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六、课后作业

  1. 实际操作:进行远撑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的趣味比赛。
  2. 做 repeated running练习。

通过这一教学设计,学生将从玩乐中学习身体锻炼,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在运动中获得乐趣。

快乐体育教学内容: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革新

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快乐体育"的教学实践充分展现了教师将体育教育回归核心价值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与健康人格的新理念。以下是该课的具体实施情况及改写:


教学过程

(一)穿行障碍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1. 单步跳跃式动作:老师引导学生依次完成"单步跳跃式动作"的训练,动作要快而准确。
  2. 双手并举拉伸:教师示范"双手并举拉伸"动作,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相应的伸展动作。

(二)耐久力跑练习

  1. 情景导入:通过播放相关体育 animations,营造比赛氛围。
  2. 规则明确
  3. 小偷与坏人交替进行比赛,小偷需要从起点出发将防洪大堤围起来。
  4. 胜负标准为用时最短者胜。

(三)赛船比赛

  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赛船"运动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体育中的地位。
  2. 游戏规则
  3. 小船速度由组别决定,较慢的小组先发令。
  4. 每个小组5人同行,前4人向前进,第5人则向后跑。用时最短的一方获胜。

(四)协作跑练习

  1. 情景模拟:通过视频或游戏画面展示"赛船"规则。
  2. 具体实施
  3. 小船从起点出发向前行驶。
  4. 单位时间内,若小船脱轨则视为失败。各组间竞争,争夺比赛胜利。

(五)总结与放松

  1. 音乐伴奏:学生轻快地走动,配合轻快的音乐放松身心。
  2. 教师简单表扬,肯定学生的参与热情,并简要回顾课堂内容。

课程总结

通过本次"快乐体育"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跑操技巧和队列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团队精神以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够从这一节课中反思出一些教学上的不足,并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积累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