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00:11:21 | 人围观 | 评论: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阅读练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对于人的社会化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使社会成员接受基本的社会准则,塑造具有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潜在的服务社会的行动倾向,这就是
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起到将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进行凝聚和团结的作用,它提供了同一个场景和机遇,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同一项活动中,甚至还会起到聚合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号召作用,而且这种召唤常常是以无声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其超越性的社会关怀又是使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无法抗拒的,从而会最终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社会动员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以其实际的效应,广泛地宣传并大力地弘扬最具有普遍性的、作为最能够表达优秀文化成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且在越重大的社会事件中,这种特征就会表现得越鲜明,这就是它的社会导向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人的发展层面上也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然而,现代化进程的悖论特征之一就在于,对工具合理性的关注常常极大程度地抑制了价值合理性。因此,为了防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畸形走势,强调价值合理性的意义就会显得极其重要。而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意义之一就是体现出了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本身对于价值合理性所作的追求。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而在表达志愿精神或参与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社会凝聚其成员的一种重要场域;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则成为社会提升其成员素质的一个平台。正是在自愿参与公益事业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社会成员实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人生经验的丰富,甚至促进了其自身知识的扩展和技能的增强,而这一切的经历及其感受也必将成为生命中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志愿行动所体现的功能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层面的一项是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玉树抗震救灾行动中,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目前已为灾区捐款45亿多元人民币。
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天使”们长期坚持照顾孤残儿童,实现了帮助他人的善良愿望,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C.“一个都不能少”,希望工程志愿者们以他们的满腔热忱和无私行动,唤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失学儿童的真诚关爱。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区服务志愿者“一对一”定人到户帮助孤寡老人,弘扬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答案:13.B
解析:本题在四个事例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三个不一样的,只要结合原文内容就能很快得出:一个是志愿精神对于社会层面的影响,一个是对于个人发展层面的影响,这样就很容易得出B选项。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
B.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
C.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的获得。
D.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
答案:14.D
解析:本题是根据原文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推断题”。第一步就是要定位原文,第二步就是要分辨种类,第三步要看这个选项符不符合文章大意的延伸。这些细节题中无外乎就是因果颠倒、无中生有、以偏概全、逻辑混乱等等一些问题,我们一一来验证。A选项说“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我们马上定位到文章第三段的第一句“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并且在后面也提到“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所以A项正确。B选项中“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这一句话在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就已经说了,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中的“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的获得”,我们在阅读原文时看到了第五段前两句:“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以及最后一句话:“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这里的结论是,社会成员在当前背景中更倾向于“对强竞争和高情感”而非“低竞争和低情感”。因此,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颠倒。D选项中的“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这与原文中的最后一句话直接冲突,“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正好是原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与之逻辑上存在直接矛盾。
简要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6分)
答:①从人对社会的融入(社会角度)看,缺少了这种入、融入的场域,就容易导致价值性的关注和人本化的取向生活能力的丧失。②在个人发展层面上,缺乏志愿精神和行动,可能难以达到提升自身素质的目标,因为这些行动往往需要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并且需要有主动性和意识才能有效实施。
答案:从人对社会的融入(社会角度)看,缺少了这种入、融入的场域,就容易导致价值性的关注和人本化的取向生活能力的丧失。从个人发展层面看,缺乏志愿精神和行动,可能难以达到提升自身素质的目标,因为这些行动往往需要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并且需要有主动性和意识才能有效实施。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