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范文网优秀的范文提供网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主持词与演讲稿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视频_高一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2025-05-10 13:21:31 | 人围观 | 评论:

人教版高一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段。

2、背诵课文。

3、探讨烛之武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译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未能早先重用您,现在危急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检查背诵

二:串讲导读第三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你。意思是说,「如果灭了郑国对你秦国有好处,」那麻烦你就来灭了我们吧。

2.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帮晋国来灭了郑国,而增加你的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3.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时候会满足的呢?这是个用“之”来提宾的疑问句。初中时学过的提宾的“之”有:①何陋之有?②莲之爱,陶后鲜有闻。③菊之爱,同予者何人?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高兴了,与郑国订立了盟约。盟,名词做动用,释为订立盟约。

概括内容:

高一下册烛之武退秦师

第3段,写烛之武“五论”退秦师。烛之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主要原因是处处为秦国着想「表面看来」,理由充分:①飞地难治论②亡郑陪邻论③舍郑有益论④过河拆桥论⑤晋国扩张论[出示幻灯片]

说秦的结果是:①秦郑订立盟约;②秦国驻兵守郑。

三:串讲导读第四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秦穆公」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参见文下注释。微,假如没有。初中时学过“微斯人,与谁与归?”这个句子,其中的“微”也是这个意思

2.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初中时学过这类例句不少:①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②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推测语气。」③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其,表疑问语气。」④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其,表面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⑤其何能胜?「那怎么能取胜呢?其,表反问语气。」

3.亦去之——也离开了郑国。去,离开。「这个词的古今义刚好相反。今义表示到……地方。例如: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

概括内容:

第4段,写晋师撤离郑国。晋文公是头脑清醒的。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实质;“不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这是一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四:烛之武形象探讨:[出示幻灯片]

烛之武的成功就在于他正确把握天下形势,并且熟知历史,洞察秦晋之隙,然后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烛之武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的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可见他的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一生划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爱岗敬业;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同时昭示我们应该学习古人那种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小结本节课

六:课后作业:翻译课文三四段,争取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

1、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2、归纳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译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邦的国力雄厚了,你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晋国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境,如果不侵损秦国,它将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

2.检查背诵

二:归纳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出示幻灯片]

「一」归纳文章的结构

「一」 写作特点

①伏笔与照应得当。[分析略]

②情节波澜起伏。大军压境「十万火急」——佚之狐荐烛之武「一线生机」——烛之武发牢骚「波澜」——郑公平息烛之武的怨气「转机」——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大功告成」——子犯建议攻秦「出现危机」——晋公再晓之以理「一场虚惊」。

③叙事详略得当。[分析略]

三:归纳文言词语的用法

药店药师离职证明怎么开

词类活用[幻灯片出示]A.名词做状语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B.动词活用为名词君亦无所害「害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2.特殊句式

A.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B.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C.判断句

3.通假字无能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说,与郑人盟「悦」失其所与,不知「智」

4。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完成课后练习,一词多意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四:小结本节课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