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范文网优秀的范文提供网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辞职报告

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教学设计_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教学目标

2025-08-07 00:28:52 | 人围观 | 评论:

教学活动方案: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内容的观察与感受,理解爷爷的巧妙智慧; 2. 发展幼儿对环保意识的理解; 3. 体验动手实践,激发创造力; 4.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活动时间:

60 分钟


活动流程:

一、引入故事,感受爷爷的智慧

  1. 播放《爷爷一定有办法》动画短片
  2. 展示故事背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爷爷如何将破旧物品重新赋予新的意义。
  3. 提问思考
  4. 问:爷爷是如何做到把破旧的东西变成神奇的物品的?
  5.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二、剪纸环节(10 分钟)

  1. 准备材料
  2. 每个幼儿准备剪刀、布料、胶水(可选)、彩笔。
  3. 分组合作
  4. 学生们分成小组,按照故事内容制作不同的物品:
    • 从纸杯到手帕;
    • 从手帕到领带;
    • 从领带回到外套。
  5. 教师指导
  6. 教师示范剪裁技巧,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确保每个动作准确。
  7. 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与功能,并思考如何让旧物焕发新光。

三、总结与反思(5 分钟)

  1. 交流成果
  2. 请每组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的物品,以及他们的创意与发现。
  3. 教师提问
  4. 问:这些物品是如何重新赋予意义的?你看到了什么?
  5.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他们结合环保教育。

四、延伸活动(5 分钟)

  1. 反思爷爷的智慧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爷爷是如何做到把破旧的东西变成神奇的物品的?这些物品是否属于我们身边常见的生活用品?
  3. 讨论环保
  4.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结合《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故事,引导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语言训练:

  1. 病句、同义词等
  2. 一些简单的句式(如“爷爷一定……”、“再用针飞快地……”)

活动延伸:

  1. 每位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环保小故事,分享给同伴。
  2. 教师结合《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感受到爷爷的智慧与巧思,还能在动手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在环保教育中培养环保意识。

《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受故事中的神奇,理解爷爷为约瑟制作奇妙物品的智慧。
  2.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了解爷爷是如何变废为宝,保护小明的成长。
  3. 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感受爷爷的爱与关怀。

教学准备

  1. 观看《爷爷一定有办法》的视频,了解故事内容。
  2. 教具:彩色图片、手帕、围巾、布料等。
  3. 视频展示仪(可选)。
  4. 游戏卡片或提问纸。
  5. 条件提示:手帕、蓝色手工纸、剪刀。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教师活动: - 教师问:“今天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五次改变。第一次,小明还是个小宝宝,第二次变成了什么?第三次呢?第四次?最后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反应: - 幼儿会积极思考,并可能会提出疑问:爷爷是怎么做到这些神奇的事情的?


2. 观看投影画面,了解故事大意

教师活动: - 教师播放《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故事视频。 - 游戏卡片或提问纸:问“约瑟变出了什么?爷爷是怎么做的?”

幼儿反应: - 幼儿会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并尝试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 学习剪纸,尝试改变布料

教师活动: 1. 教师示范剪裁过程(附图): - 出示蓝色手工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剪裁方法。 - 提问:“这块方格的毯子会变成什么?怎么变的?” 2. 提问互动: - “爷爷会把毯子变成……”教师鼓励幼儿猜测,并根据幼儿回答逐步展开剪裁步骤。 - 例如:“第一次变的时候,爷爷是怎么做的?第二次呢?” 3. 分步引导(附图): - 出示图片:奶奶缝制的外套(apes) - 提问:“奶奶会把毯子变成……”并引导幼儿观察剪裁方法。 - 例如:“奶奶第一次变的时候,会用什么方式?第二次呢?” 4. 动手实践: - 幼儿尝试模仿老师的动作,将蓝色手工纸进行剪裁,并在中间留出一点空白(示意图:剪成三角形、四边形、菱形和正方形)。 - 教师观察并纠正个别错误。


4. 联系故事中的变化

教师活动: 1. 引导回忆: - “为什么第一次变的时候,奶奶会把毯子变成……?”教师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对比分析(附图): - 出示布料图片和布料剪裁步骤,提问:“第三次变的时候,奶奶是怎么做到的?妈妈又说了什么?” 3. 提问思考: - “为什么第三次还会有破的地方?”教师引导幼儿从爷爷的话中获得启发。 4. 猜测感受(附图): - 出示手帕、纽扣图片,提问:“手帕有多大?剪去破的和脏的部分会不会变小?那爷爷能不能把它们变成……?” 5. 角色扮演(附图): - 幼儿在故事中扮演约瑟的角色,描述自己的变化过程,并回忆爷爷的话。


5. 讨论与感受

教师活动: 1. 提问引导: - “爷爷是如何帮助小明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为什么爷爷会做出这些奇妙的事情呢?”(引导幼儿理解“无中生有”的神奇之处) 2. 分享感受: -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讨论爷爷的做法,另一组猜测纽扣的变化。 3. 教师总结: - 教师总结:“爷爷不是随意做到的,他通过智慧和巧思让布料变换了几次,但每次都会留下一些材料。让我们来看看,爸爸真的能为小明做到吗?”


6. 课堂延伸

教师活动: 1. 老师布置回家作业:准备手帕、围巾、纽扣等材料(建议附图)。 2. 幼儿分组合作,将手帕剪成三角形、四边形、菱形和正方形,并讨论如何展示爷爷的话。

为什么它会那么神奇,能一直用到约瑟上学呢?

教师:一块布可以做成这么多的东西,连这么小的布头爷爷都没有扔,还做成了可爱的纽扣,爷爷真聪明,每一次都能帮助约瑟。

3、评价

师:你喜欢约瑟的爷爷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夸奖他呢?

师:当你遇到难题的时候能像约瑟的爷爷一样动脑筋吗?

延伸:

师: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你们想到帮助我的办法了吗?玩游戏的你们来是一试吧。

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的推测故事发生的情节,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明白绘本阅读中要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3、体会爷爷在缝制毯子、外套、背心时密密地缝进了爷爷的一片爱,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绘本PPT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根据画面大胆的推测故事发生的情节,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难点:能根据情节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谈话法、观察法、讲述法、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兴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爷爷一定有办法》。

1、幼儿看图进行讲述。

2、记住故事名称。

以谈话法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分段欣赏故事,

1、毯子变外套。

小朋友们看看,这奇妙的毯子是怎么样子的?

——爷爷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2、外套变背心。

让幼儿猜猜爷爷会把外套变成什么。

3、背心变领带。

(1)让幼儿大胆想象背心可以做什么。

(2)简单讲评幼儿的作业。

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讨论交流.

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三、结束部分

爷爷每次为约瑟做的东西,他都不舍得丢掉,因为这里面密密地缝着爷爷对他的爱,虽然形式不一样。就像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爸爸妈妈不像约瑟的爷爷一样是裁缝,会缝衣服,但是,他们给我们买衣服的时候,同样是花好多了好多心思,我们的衣服里同样有家里人的一份爱,一份关心!

幼儿观察故事内容图片,并学着讲述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

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活动中,我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在观察封面认识故事主人公猜故事时,孩子兴趣浓厚。接着,我点击电子书籍,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孩子们学得很投入,小手都学着我的.样子做着剪刀状“喀吱喀吱”地剪着,学说着描写爷爷有办法的句子。特别是第一次问他们,你们猜爷爷会给约瑟做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范围比较窄,后来慢慢进入情景,展开想象,象“裤子、帽子”的答案都很不错。再次预设问题,激起幼儿独立阅读的欲望。通过独立阅读,后面的故事发展情节,幼儿能迅速地理解掌握并讲一讲.

最后在问题“为什么爷爷每次都有办法”?体会爷爷对约瑟的爱时孩子们说得非常好。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阅读时只关注到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PPT的限制,幼儿不能细致地去观察妈妈、约瑟表情、动作的变化,需老师及时地启发引导,如有幼儿用书为最佳。最后再增强爷爷与约瑟间的角色互动,就更加能生动地体会爷爷对约瑟深切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