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范文网优秀的范文提供网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策划书辞职报告

现代文阅读题答案(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

2025-08-15 01:51:14 | 人围观 | 评论:

2025年5月10日《济宁日报》

10. 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也给“幸福”下一个定义。(2分)

答案:幸福不是一个外在的条件,而是内心的一种自然流淌。幸福是让人觉得内心有希望、快乐和满足的感觉,而不是物质上的拥有。

评分标准:
- 看来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定义,但可以稍微优化一下:
- 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满足感,它来自于爱、陪伴、幸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2025年5月10日《济宁日报》

11. 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6分)

答案:作者提出幸福是心理满足与持久快乐的状态,并强调了以下几个要点:
1. 爱和陪伴对幸福至关重要。
2. 心理需求的平衡非常重要。
3. 知足常乐是幸福的一种基础,但需要找到这种平衡。
4. 通过劳动创造幸福,而不是依赖竞争。

评分标准:
- 提到爱(1分),
- 强调心理健康(2分),
- 讲述知足常乐的重要性(3分),
- 联系劳动创造幸福(3分)。


2025年5月10日《济宁日报》

1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4分)

答案:作者用了以下论证方法:
1. 毕淑敏的定义:毕淑敏将幸福描述为心理满足和持久快乐的状态。

评分标准:
- 简要概述论证方法(2分),
- 举例说明一个论证方法并进行解释(2分)。


2025年5月10日《济宁日报》

13. 你对幸福的理解与现实中的例子结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2分)

答案:我觉得幸福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满足,而是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珍视、爱与陪伴以及对生活方式的热爱。幸福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并能带来无尽的幸福感。

评分标准:
- 结合现实例子(2分)。

1、简单道理: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2、细嚼慢咽
3、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4、在德克士餐厅,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和服务员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拿到了适合我们的食物。

  1. 不正确的理解
    《唐诗三百首》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说明文学经典是恒久流传的。这段描述强调了经典是永恒传播的特点,而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到这一点,因此选项C不正确。

  2. 错误的理解
    《唐诗三百首》在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的基础上,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这说明文学经典是恒久流传的。而选项D提到的是“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这一点,因此选项D不正确。

  3. 正确概括
    文学经典的表现形式包括恒久的生命力、艺术价值和巨大多向阐释空间。《唐诗三百首》的例子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因此选项A的概括是正确的。

  4. 错误的理解
    《三国演义》被广泛改编成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的事实证明文学经典是为各个时代众多读者所接受的。材料中没有提到这一点,因此选项C不正确。

总结:根据分析,每个问题的答案如下: 1. C
2. D
3. A

现代文阅读题答案15

盛夏,烈日炎炎,伞撑开身子,为主人遮住了灼人的阳光。

春秋,细雨绵绵,伞撑开身子,为主人遮住了淋人的雨水。

严冬,风雪交加,伞撑开身子,为主人抵御了刺骨的寒冷。

但是,一走进屋子,伞却收拢身子,谦虚地躺在墙角最不惹人注意的地方。

小花猫不解地问:“伞大哥,您做了那么多好事,却默默无闻,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伞反问说:“如果人们需要我的时候,我蜷着身子躲起来,而用不着我的时候,我却又硬撑开身子显示自己的存在,那生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思?能够为人们服务,这是我最高兴的事。”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灼人的'灼:(1)火烧(2)火烫(3)明亮

(1)剖开(2)消除(3)明白

默默无闻的闻:(1)听见(2)名声(3)用鼻子嗅气味

2、从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和一组反义词

近义词:

略,不知名;同名,同指;没用,没意义

反义词:

烈日炎炎,细雨绵绵;刺骨,灼人

3、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出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不需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速度也要质量,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