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05:24:57 | 人围观 | 评论: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的1—3题。
活动内容: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由3人组成。每组同学轮流提出一个关于“长度”的问题,并互相解答。时间不超过15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回忆已学的相关知识,并为新课做铺垫。
活动内容:
回顾与整理旧知:
请学生在小组中汇报自己所学的“长度”知识。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组织语言进行总结,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米和厘米的认识)。
小组任务: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已学的知识。
活动内容:
观察厘米尺,明确“厘米”字的含义,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 = 100厘米)。
小组合作:
每组同学分发一个小米尺和一个小厘米尺,记录下它们的长度。汇报分享结果,教师提问:
(1)哪个物品比另一个长?短?
(2)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题: 如果我有一把小尺子,无法用上面的小cm尺量出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应该怎么量呢?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米尺与厘米尺的区别,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活动内容:
a. 用小米尺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盒有多长。
b. 用小厘米尺量一量老师黑板的长度。
学生展示:
每组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验证是否正确。教师提问:
(1)你用什么方法来量物体?
活动内容: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提出一个关于“米和厘米”长度单位的思考性问题,并互相解答。
设计意图:
通过思考题和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
教师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明确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学生是否能够用尺子测量整厘米物体?
问题诊断:
是否存在学生在思考性问题上的困难。
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重要的长度单位,并学会了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这为他们后续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奠定了基础。
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指导小组讨论:
量一量口算本的宽度,验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探讨“厘米”的长度:
使用尺子测量课本、笔记本等物品的长度。
练习填空:
填“厘米”或“米”(如:课本厚度约8(),笔记本封面厚2())。
测量拓展:
比如: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通常用厘米比较准确;量操场宽度时,可能用米更合适。
练习应用: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强调测量工具的重要性,并指出正确的使用方法(如0刻度对准起点,端点对准标尺上的数字)。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进行合理的估计。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将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全面理解和掌握“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及其应用。
长度单位是描述物体长短、高矮或东西的多少等基本几何量的重要知识。本节内容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能用米作单位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将1厘米的多个拼接起来,感受1分米的长度(1分米 = 10厘米)。
认识“米”单位
教师示范:直立的小棒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与黑板的一端对齐,量一次记下一个米数。
感受“米”单位的大小
师生共同测量黑板的长和宽:
用米尺量物体长度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注意:从0刻度开始,直直的量起,准确记下结果。
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能够理解并掌握米的概念以及用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但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如尺子不垂直或刻度线不清),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长度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学生用手比划。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
(多媒体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
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想法。
我们来看:
方法一:排除法。
1厘米只有这么长,
所以这根旗杆不可能这么短,
所以选13米。
方法二:推算法。
把小鸟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
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
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3米。
方法三:类比法。
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
小鸟脚印不可能和这个物品一样长,
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
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小明说:
(遮住脚印)
黑板宽2厘米?
尺子上从0开始,画到1厘米,对吧?
哦,老师!
1厘米比2厘米矮很多啊!
哦!原来我的尺子太短了!
哦!哦!哦!哦!哦!
(l)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学生讨论。
指名汇报,说理由。
我们来看:
60米是多大?
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
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
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操场的长是28米?
28米的话,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操场一样高。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分米。
黑板长2厘米。
小明身高124厘米。
课桌高90毫米。
(l)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小明说:
(多媒体显示题目)
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
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l)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指出:7厘米-3厘米=4厘米。
(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
第一幅图:
学生观察并回答:
“乌龟要爬5厘米”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说:“不对,没有对准刻度O。”
第二幅图:
学生观察并回答:
“乌龟要爬4厘米”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说:“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
学生观察并回答:
“乌龟要爬5厘米”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说:“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大约5厘米。”
(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
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
optionally,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比如,“乌龟要爬5厘米”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不对,没有对准刻度O。”
(l)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