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14:29:07 | 人围观 | 评论:
幼儿大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大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意图:
水果是幼儿十分熟悉的食物,但他们不一定了解水果的切面形态。在该活动中,我紧扣“水果切面”这个点,以问题引路,带领幼儿进行探索,使幼儿获得相关的认知经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整个探索过程包括观察感知、猜想验证、拓展三个环节。“观察感知”环节重在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初步理解“切面”的概念;“猜想验证”环节则通过让幼儿探索苹果、猕猴桃、香蕉的切面形态,感受水果切面形态的多样性;最后的“拓展”环节中,让幼儿两两合作,根据六种不同的水果切面进行配对,既为幼儿创设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也对幼儿的认知、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准备:
1、教具:三块展示板,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苹果、香蕉、猕猴桃、梨……)
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标记表示竖切,)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教师将切开的梨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引导幼儿说出横切的方法,同时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一”标记。)
3、比较竖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师:竖切和横切出来的切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外形轮廓、梨核、种子三方面寻找不同。):
拓展部分
1、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水果,有苹果、猕猴桃、香蕉,等会儿请你们每人选择一样水果,猜猜把它竖切和横切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把你的猜想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
2、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猜想结果。:
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猜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如,
(香蕉组侧重从外形进行猜想)香蕉竖切后是什么样子的?横切呢?
(猕猴桃组侧重从种子的排列进行猜想)看看猕猴桃组的记录,你同意谁的猜想?(苹果组侧重从苹果核的形状进行猜想)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难猜?
4、切开水果验证,并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绘画记录。
5、组织幼儿交流观察结果。如,香蕉组重点讲外形变化和种子退化,猕猴桃组重点讲种子排列,苹果组重点讲核的形状。
(二)拓展:配对找朋友。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在展示板上出示草莓、菠萝、哈密瓜、橙子、无花果、猕猴桃的完整图片)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配对找朋友”的。请你们每人在篮子里选一张图片,看看是什么水果的切面,然后找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把图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
2、在《好朋友》音乐伴奏下,幼儿每人找一水果的切面图片进行配对找朋友。
3、讲评。
师:你们找到的是什么水果,它是怎么切的?切开来的样子是怎样的?
以上就是改写后的成果。
全站搜索